设为首页
收藏本站
 集团新闻
 新闻综述
 公告
 媒体评论
 首页>>新闻中心>>新闻综述
杨全红教授/王大伟副教授Nano Energy:醚类电解液改善石墨烯/对苯二甲酸二钠有机杂化电极的储
出处:科学材料站  录入日期:2020-08-10  点击数:2577

 

  通讯作者:杨全红,王大伟
  单位:天津大学,新南威尔士大学
  由于钠资源的极大丰富,钠离子电池(SIBs)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电池。氧化还原电位可调、结构刚度低的有机电极材料具有容量大、成本低、安全性好等优点,是很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。
  然而,仍然存在应用瓶颈。首先,有机电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较高,不可避免地导致活性物质的损失和稳定性差。其次,有机电极的导电性较差,需要较高比例的导电添加剂(>40%)。第三,有机材料与电解质的不可逆界面反应限制了初始库仑效率(ICE)。这些问题导致了有机负极循行性能差,首次库伦效率低,抑难以满足实用化需求。
  近日,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、新南威尔士大学王大伟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Energy (影响因子:16.602) 上发表题为“High-performance graphene/disodium terephthalate electrodes with ether electrolyte for exceptional cooperative sodiation/desodiation”的研究工作。
  该工作中,自组装石墨烯/对苯二甲酸二钠(Na2TP)电极具有极高的Na2TP负载量(高达88.60%),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;醚类电解液有助于提升脱嵌钠的动力学行为。这种电极/电解质综合设计方案实现了245 mAh g−1的高可逆容量,初始库仑效率为82.3%。该文章作者为清华-伯克利深圳学院张思伟博士,曹腾飞博士,吕伟副研究员等,杨全红教授和王大伟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。
  要点一:结构、形貌表征

 


  图1. (a) Na2TP和Na2TP/G的XRD图谱和(b)FTIR光谱
  (c)SEM图像
  (d)TEM图像
  (e)Na2TP/G的元素映射图
  (f)Na2TP/G
  (G)机械混合Na2TP和rGO在不同电解质中的Nyquist图。
  要点二:电化学性质

 


  图2. (a) 电流率为30 mA g−1时,EC/DEC和二甘醇二甲醚电解质中Na2TP/G的恒流充放电曲线
  (b)不同电解液中Na2TP/G前两个循环放电容量的比较
  (c)扫描速率为0.1 mV s−1的不同电解液中Na2TP/G的CV曲线
  (d) 不同电流速率下Na2TP/G在EC/DEC和二甘醇二甲醚电解质中的恒流充放电曲线。
  要点三:不同电解质中循环后Na2TP / G的形貌与元素分布
  图3. Na2TP / G在(a)(c)EC / DEC基电解质和(b)(d)二甘醇二甲醚电解质经过10个循环后的SEM和TEM图像

 


  (e)EC / DEC和(f)二甘醇二甲醚基电解质中的高分辨率映射图像;
  在EC / DEC和二甘醇二甲醚基电解质中经过10个循环后的原始Na2TP / G和Na2TP / G的XPS光谱:(g)C 1s,(h)O 1s和(i)Na 1s。
  要点四:不同电解质中Na2TP/G的电化学性质

 


  图4. Na2TP/G在不同电解液中的CV曲线:EC/DEC电解液中的第1-3个循环,二甘醇二甲醚基电解质的第4-10个循环,EC/DEC基电解质的第11-15个循环。a,b和c分别为第3、10、15个循环。
  要点五:储钠示意图与性能比较

 


  图5. (a) 使用选定的电解质系统在Na2TP中存储Na的示意图
  (b) Na2TP/G与最近报道的有机负极材料储钠性能的比较。比容量是根据负极材料的质量计算的,包括活性材料、导电添加剂和粘合剂。
  综上所述,为提高有机负极的利用率,作者进行了系统的设计。采用不溶性Na2TP与rGO杂化,构建了一种不含导电添加剂和粘合剂的自支撑电极,有机物负载率高达88.6%。此外,首次将乙醚基电解质应用于SIBs的有机负极上,由于SEI更致密,其首次库伦效率达到82.3%,并通过从两步到一步的钠化/脱盐机理的转化,改善了钠的储存动力学。
  文章链接:
  High-performance graphene/disodium terephthalate electrodes with ether electrolyte for exceptional cooperative sodiation/desodiation

友情链接: 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...   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   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  

版权所有: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©2024 

京ICP备10026874号-16  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1